【世界晋商网讯】■围绕“一轴双城”,实施名城复兴战略,创造中国特色城市
■大项目引领,七大园区推动,走出一条绿色崛起路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化龙头带动,振兴县域经济
■多办为民实事,建设“幸福大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盛夏,有一种力量在三晋大地升腾,有一种精神在人民心中凝聚。这力量、这精神来自于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蓝图。
去年7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发出了“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动员令。
一年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对 “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共识和激情正在转化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强大动力。在今年7月28日省委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袁纯清书记对全省上下推进转型跨越的不懈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反映我省各地市以转型跨越为旗帜,以再造一个新山西为愿景的积极探索,本报从今天起特别推出专栏——“转型跨越一年间·地市篇”,希望透过我们的视角与观察,以一年间发生在各地市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和鲜活实例,深入阐述我省各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并由此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
蓝天白云下,修复一新、巍峨壮观的古城墙高高耸立;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拉开了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框架;葱茏的植被、浓浓的绿意,像蒲扇般伸展于城乡全境……今日的塞上古都 “容光焕发”。
“一朝京华,两代陪都,明清重镇”。有着2300年历史积淀的大同很早就名扬四海。
早在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写道:“大同是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1982年和1984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13个较大城市名单,大同都赫然其上。一度时期,大同的经济总量排于重庆、大连、青岛之前,作为全省的第二大城市,诸项排名也仅次于省会太原。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华北乃至全国提供重要能源支撑的中国煤都大同几经突围,却始终未能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发展的脚步开始变得步履蹒跚。之后,在山西11个地市的经济排名中,大同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
昔日的辉煌已不在,而今,转型跨越的旗帜又将大同引领上了新的历史舞台。
袁纯清书记“7·29”讲话一年来,大同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 “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要求,以及对大同提出的 “要成为山西面向京津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要成为京津冀内蒙古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新定位,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和“三名一强”(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开拓进取。
一年来,大同市以名城复兴为发端,以园区建设、县域经济为重点,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建设,在科学发展、古都复兴的大道上疾步前行。
古都“双城记”——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轮子,加快推进“一轴双城”步伐,实施名城复兴战略,创造中国特色城市,是大同历史性的使命和城市宣言
曾经一个时期,大同,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陷入“脏、乱、差”的恶性循环中,旧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市民生存空间狭小;道路网络不完善,公共交通不畅通;公共绿地较少,生态环境恶劣等。城市建设缺乏与之匹配的魅力和吸引力。
大同城市发展的路在何方?一代名城如何从全国各地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被平庸的城建浪潮所淹没?
“古城是大同的灵魂,文化是大同的核心价值。完整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发掘和彰显大同文化特色和个性,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建设宜居、利居、乐居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这成为大同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共识。
基于此,“一轴双城”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因地制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模式获得认同。
大同市出台的城市总体规划对 “一轴双城”的理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以御河为轴线,河西为3.28平方公里的古城;河东为40平方公里的御东新区,将建成生态园林新区。
上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改造,随之启动。
今天,如玉似带的御河边上,已经修复完工的东城墙巍然矗立,这座城墙下宽18米,上宽14米,高14米,望楼12座,控军台两座,角楼两座,箭楼、月城、瓮城各一座,一字排开,绵延1800米,气势恢宏,古都的皇家风范已初具雏形。
城墙上,游人如织。登临其上,恍惚间有种时空穿越之感。
城墙内,举目望去,修复完毕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十大古代建筑群,恢复的四合院和北魏时期流传下来的里坊格局已现。“最少干预、整旧如旧”是这块3.28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建设“主旋律”。
在古城修复如火如荼进行的当口上,御东新区建设亦高调启动。
新城背山、面水,城市中心将建起以文瀛湖为中心的生态公园。在首期规划中生态面积达40%。御东新区北面的马铺山和采凉山将于明年建设成2万多亩的森林公园,成为御东新区的绿色屏障。
为突出御东新区的城市特色,大同市引入法国夏邦杰、同济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各类规划,邀请国际大师对主要建筑进行设计。御东新区建设的图书馆由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科恩设计,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设计大师崔恺主导设计的博物馆已开工建设,大剧院、会议中心邀请的是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
有人质疑:一系列工程的开工、一个个项目的建设,资金从哪来?
大同的回答是,充分挖掘城市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推行土地拍卖、广告权拍卖、出租车经营权拍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道路、桥梁、广场、绿地的冠名权等工作。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中央资金138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争取5条、总里程395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资200多亿元;争取银行低息信贷支持近100亿元,白手起家,无中生有,靠胆略、才智开创了新天地,抢抓了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大同“一轴双城”建设要完美收官,古城整体恢复历史风貌、新区基本建成,实现珠联璧合、双城并美。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为目标,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新品位为根本。“一轴双城”已成为大同独特的魅力和城市竞争力,而特色城市正像一个磁体和容器,发挥着吸引资源,汇聚人才、资金、项目的作用。
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聂存贵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本届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扎实苦干,城市建设打基础、利长远,大同已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随着华润集团、中海油等央企巨擘来大同投资,大同实现了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引进了一批梦寐以求的大项目,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七大园区引领转型路
园区建设构建发展大平台。以大项目引领、园区化推动,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从黑色到绿色的“破茧化蝶”,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产业重构、经济复兴,将为煤都大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登高望远,应对竞争,必须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煤炭依赖”的思维方式,发展具有大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趟出新路。
多年来,纵向比,大同市经济建设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横向比,大同市已远远地落在了曾经与其不相上下的城市的后面。“十五”末,大同在全省经济总量排在11个地级市第5位,“十一五”末,倒退了二位、三位,财政总收入排在第7位,一般预算收入排在第8位。
大同面临的最大矛盾,仍是发展不快、发展不足。
“十二五”的节点上,以做强煤炭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同急需经济转型这个支点,“撬动”昔日“全省第二大城市”的重新崛起。
7月6日,大同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内,车间地面上一尘不染,亮的能照出人的影子,一台台先进的设备一字排开,各个班组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调试机器。月内,这个重新焕发出活力的企业将正式投产。
大同齿轮公司整体并入中国重汽集团,这是大同市“借船出海”的战略构想,不是简单的重组,而是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借助外力提升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项目首期将形成年产变速箱11万台;到2012年达到年产22万台变速箱、桥齿10万对、发动机齿轮和工程机械齿轮200万件的综合产能。并将带动园区内15个相关企业的发展。
“这是大同市打破常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下的结果。这次重组,长期困扰企业的市场、产品和技术问题迎刃而解。生产能力、工艺、装备质量、管理能力等四个方面得到提升。”作为企业变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正河骄傲地说,“双方的合作从开始谈判到签订合同,不到100天,时间短,速度快,在这个行业里创造了一个奇迹。”
走进大同煤矿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看不到一点煤炭的黑色,特别是将煤炭及其伴生物逐环利用的工艺流程,让人耳目一新,各个生产单位首尾相接,环环紧扣,上一个生产单位产生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生产单位的原料,逐层减量利用。在这里,是大同贯彻“以煤以基、多元发展”的一个缩影。
阳高县龙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3万吨氯丁橡胶项目,物料全部实现循环利用;左云县引进的大唐左云风电项目,总投资13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3万千瓦,全年可发电量近1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300多吨、二氧化碳2万多吨、二氧化硫500多吨。在这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资源型城市实现着黑色到绿色的转身。
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大项目引领、园区化推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大同市强力推进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循环经济、冶金管材七大产业园区建设,从资金、税收、土地指标等方面都给予优先扶持发展。
如今,蓝星集团投资12亿元、年产3万吨氯丁橡胶,中国重汽投资12亿元、年产25万台变速箱,国药集团投资12亿元的抗生素基地,冀东集团投资15亿元、年产500万吨水泥生产线等项目相继投产。华泰汽车、中国化工新材料、中海油煤制天然气、华润啤酒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要在转型跨越中迎头赶上,并非易事,考验的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智慧和决心,还有良好的投资氛围和社会环境。
为了引来“凤凰”,大同市提出“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政策,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承诺”的口号;秉承“帮投资者成功,助投资者发展,替投资者着想,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为落地项目提供高效一站式服务,营造出了“便捷、高效、联动、诚信”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7月6日上午,大同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马路边上,市经委主任刘建明带领来自北京和山东的客商正在进行考察,汽车前盖成了办公平台,摆放着园区规划图,大到园区规划,小到水、电费用,他逐项给客商讲解。
“这个产业园区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做的很到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同城市经营的比一流城市还要好,政府观念的转变和执行力都非常强,是一个很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听完讲解后,来自北京中关村的投资者王少杰非常满意。
“十二五”时期,大同,成在发展。以园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基地建成之日,就是大同转型发展的实现之时。
县域经济谋崛起
郡县治,天下安。如果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则没有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载体,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撑,全面振兴县域经济,成为大同复兴发展的重大战略。
大同县域经济,纵向看,不乏发展亮点——经济总量增大,发展质量提升,特色优势凸显,城乡统筹步伐加快……但横向比,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差、农业生产弱,2010年全市9个涉农县区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36%,而我省一些市的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例高达80%以上。缺乏支柱产业和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和优势企业,县域经济成为大同发展的“软肋”。
怎么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大同市提出“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形成全市县域经济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主要支撑。”
盛夏的浑源大地,天空中,云堆的很厚,风跑的很急;田野里,瓜果飘香,生机勃勃。
7月7日,在浑源县裴村乡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内,李佃荣,一个曾经搞过煤炭、修过路、从事过建筑、经营过加油站的生意人,站在蔬菜大棚顶端,“巡视”着自己经营的16座高科技蔬菜大棚。
“从开始筹备起,县政府就积极为我协调贷款、征地,提供新技术、新品种信息,安排专业农技人员做技术指导。一期投资637万元,占地120亩,年产蔬菜50万斤,其中的380万贷款,全是县政府贴息。”这个中年汉子说起县里对他的支持,满怀感激,“这些全部使用有机肥料栽种出来的无公害蔬菜根本不愁销路,不用出县城就被消化了。转型农业为我的事业开创了新天地。”
与李佃荣一样充满信心的是浑源县县长康晓剑。见面时,他正在调研途中。刚刚全票当选履新不到一个月,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在乡镇调研考察。浑源旅游有恒山、悬空寺,工业有煤炭、风电,又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世界上最好的黄芪产地,“‘十二五’是浑源关键的爬坡时期,县域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要素和资源禀赋,我们只要有中生有,把项目建设作为振兴浑源的‘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大开放、大招商、大项目带动战略,就可以在转型发展的大路上实现弯道超车。”康县长坦言,“我们有信心,五年内至少再造一个新浑源。”
如今的大同,县域经济发展得到了空前重视,各县区形成了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无工不富。依托大企业大集团、依托园区、依托北京发展大同,目前,大同市工业布局由散点转向集中、由混合转向分区、由市区转向县域,由各县区承担的工业集聚为大同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工业富县”的新支撑。
在阳高县龙泉镇的工业园区,中国化工集团投资15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山西晋能集团投资1.9亿元的金光公司整体搬迁技改扩建、山西驭龙药业公司投资1.3亿元的药用辅料……一大批重点工程正紧张有序地施工建设。产业向集群发展、工业向县区集聚,以工业经济为突破,绘制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无农不稳。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受地域所限,大同市所辖9个农业县区均属“吃饭农业”。为此,大同市提出农业的出路,在特色化、集约化,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深挖比较优势,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如今,广灵菌类、灵丘核桃、左云马铃薯、浑源黄芪、大同县黄花菜等特色农业成效初现。
在工业调结构、农业促转型的同时,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大同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动力。南郊区的云冈大景区,浑源县的恒山、悬空寺,灵丘、新荣的长城古堡旅游区,天镇、阳高的温泉休闲度假区,广灵的水神堂风景旅游度假区……三产之花次第绽放。
喜人的变化还在发生。
以打造京津地区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为抓手,大同市着力建设京津地区“菜篮子”,10余万户与京津地区签订了蔬菜订单。全市3万亩设施农业、50个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建设全面展开,夏进乳业、华晟果蔬、四方高科农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改扩建项目启动。
中储粮集团、承德露露、雨润集团等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先后入驻大同,京奥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建起了人工智能温室7885平方米和总占地1000多亩的、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高标准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今年全市投资规模较大的58家现代农业企业投资总额将达到21.6亿元,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
大同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同生,对大同的变化如数家珍:“大同市的发展战略几近演变,已经走向成熟。大同具有鲜明的城市比较优势,地下的煤炭资源不可再生,以同煤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为代表,煤产业链条正得到有效延伸,地上的文物旅游资源,经过大手笔修复,朝阳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已显端倪。而农业资源是大同的又一个优势,用好地上、地下的各种资源,让资源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最终演化为经济优势,对发展县域经济、再造一个新大同尤其关键。”
他认为,经过数年的厚积薄发,再加上山西综改区具有的先行先试权,大同潜力巨大、后劲十足。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为民多办实事为抓手,最终目的是建设“幸福大同”,让“大同世界”造福大同百姓。
大同,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当地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口泉区煤矿采空区累计达940平方公里,受地质灾害影响的人口达7万户、23万人;被破坏的水资源达50多亿立方米,造成22万户居民饮水困难。
生态治理刻不容缓。2010年,大同市以口泉区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面积772平方公里。涉及河道整治、植被恢复、采煤沉陷区治理、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工程,总投资33亿元。
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提高森林覆盖率,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太行山绿化,大同推出一揽子生态修复工程,藉此保护好城市水源地、城市生态廊道等生态系统敏感点。与此同时,全面启动了文瀛湖景观工程、御河蓄水绿化景观工程等十多项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2010年,大同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气达到346天,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下降为1.70,优良天数创出历史新高。
惠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为此,大同市委、市政府提出“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
安置房建设是大同当前最重大、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在去年投资5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投资50亿元,新开工建设230.4万平方米、27765套安置房,争取上半年竣工10050套,下半年竣工32575套,确保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安置。
就业为民生之本。大同市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带动就业1.23万人。同时,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帮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
惠民,需要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御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实现乡镇卫生院100%达标,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的政策措施。推进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一医院、五医院、六医院、中医院建设工程,为方便人民群众治病创造更多优质资源。
惠民,需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改善教育基础条件,大力度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积极筹建大同师范专科学校,推进浑源师范、大同幼师与大同师范资源整合,推进城区八校、三十校与北岳小学合并建校;实施五中、九中、十二中、实验小学迁建工程;新建十六中,改扩建北岳中学。
……
城市的变迁,群众最有“话语权”。
盛夏七月的一个夜晚,大同市市府公园,人流如织,广场空地上,唱红歌的人群正在引吭高歌,里三层、外三层挤得严严实实,霓虹灯照射下,处处洋溢着欢快的色彩。
“大同现在的变化太大了,道路宽了、绿地多了,亲戚朋友再来,好多人都找不见来家的路了。”提起大同近年的变化,正在散步的一位退休老干部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另一位长者感慨地说道:“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这一布局恰似一个‘人’字形,大同、朔州城镇群是‘人’的头,山西转型跨越,大同‘头部’必先行。我们相信,大同百姓的日子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之山西样本,作为资源型地区转型之山西样本,古都大同、煤都大同,转型跨越在路上,复兴之旅踏征程。
机遇稍纵即逝,挑战前所未有。大同正在用理性的思考、创新的实践书写着这份恢弘的答卷。
今日的大同,雄心勃勃;明日的大同,必将“大不同”!
平城起新绿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大同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未来的战略定位,树跨越之标,立赶超之志,抢发展之机,行奋发之为,大同必将会在“十二五”时期迈向更好更快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
“十二五”期间,大同要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大同。目标非常明确,任务异常艰巨。必须有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的思想和精神准备。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打好文化牌,走出转型路,创造特色城。
——大同市市长耿彦波
“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是大同市委、市政府在转型跨越旗帜下全力实施的发展战略。循着这条科学发展的实施路径,大同人用信念和信心摆脱了“煤炭依赖”的痼疾,从街头一草一木绽放的“星星之火”到“一轴双城”理念的落地,从落后产能的淘汰到新兴产业的“领跑”,从县域经济阔步向前到百姓身边的幸福生活,大同实现着资源型城市从黑色到绿色的华丽转型。今日的平城大地,生机盎然,景色宜人。
转型跨越,要“经得起诱惑”。去年,河北一炼钢厂有意落户天镇县,投资、产值均上亿元,但因其污染严重、能耗高被拒之门外。大同人文和生态地位特殊,既要保护青山绿水,又要实现增量发展。在尽快提高经济总量的关口上,诱惑多多,如果舍不得“到嘴的肥肉”、舍不得“送上门的GDP”,就难以走出转型之路。面对“诱惑”,首先得战胜自己。
转型跨越,要“顶得住压力”。历史的原因,煤都大同多年来产业结构积重难返,步履维艰,从昔日的“明星”跌至“谷底”,群众急,干部更急。要转型,就得坚持科学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好”与“快”的关系,如果没有调整产业结构的坚强决心,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坚定勇气,就难以实现转型的目标。面对压力,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
转型跨越,要“耐得住寂寞”。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扎扎实实搞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点和根基,是一个着眼长远、积累求变的过程。大同市的工作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既考虑现实要求,又考虑持续发展,打基础而利长远。面向未来,需要的是埋头耕耘、奋力向前。
转型跨越,还需有大思维、大勇气、大举措。站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看到大同正在以科学的态度、进取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韧劲在先行先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也衷心期待着平城起新绿,古都再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