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晋善晋美·山西礼物”的出笼,让民间手工艺品迎来了一次“全新”转变。山西正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间工艺宝贵资源,打造适合作为“山西礼物”的旅游纪念品。
生于孵化起于深挖
在阳光下,金光灿灿、造型各异的酒壶、烛台、盆碗、火锅、水壶等铜工艺品很快被人买走了。李安民和大儿子一边忙着包装、数件、收钱,一边应付着各种询问。
站在旁边的记者,因为手里拿着本和笔,也被戏剧性地认作是“记账的”,于是在采访之前,先给李氏父子打了一会儿工。
当谈及旅游纪念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时,李安民看着展台的方向,用手指了一下:“刚才的场面足以说明一切。”
在李安民看来,有着浓厚的民间情结、能代表一方民间传统文化、既有艺术价值又兼备实用价值的工艺品,是成为旅游纪念品的基础条件。
就在一个月前,由李安民带领的大同市城区天艺昌工艺厂研发的大同铜火锅系列,在由省旅游局主办,省工艺美术协会、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各市旅游局协办的 “晋善晋美·山西礼物”旅游纪念品展览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其实并非只有大同铜火锅系列受此殊荣。平遥推光漆器系列、平定刻花瓷瓶系列、鲤鱼跳龙门砚、上党堆锦系列上榜 “晋善晋美·山西礼物”名单,同时其生产单位又入围山西首次授牌的1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从事工艺美术40余年的资深工艺美术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杨伯珠认为,“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中的漆器文化、堆锦文化、铜文化、砚文化、瓷文化、剪纸文化等许多扎根于黄土地的民俗民间文化,这些都是开发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山西悠久的人文历史催生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繁荣,而近几年来我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一直依托于这些独具匠心、做工精湛的民间手工艺品,使得一些景区景点可以因地制宜地做好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供应和销售。
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工艺品都能走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化之路。山西南部的高平刺绣艺术源远流长,2006年高平绣活被认定为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用山西独特的刺绣手法表现独特的人文历史题材,使高平绣活一直深受市场的青睐。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深圳、广州等城市设立的高平绣活直销窗口,除了市场零售之外,还经常接到高端用户的大笔订单。尺寸1.2米×5.0米的《簪花仕女图》市场价6000元,曾经被一位客户一次性订了20幅。
然而有着如此良好市场基础的高平绣活,却几乎不曾涉及旅游纪念品的研发与设计。最大的阻碍因素就是,纯手工制作周期长、数量少、成本高,如果非要进军旅游纪念品市场,必须改变制作工艺,进行机器化生产,才能使商家有利可图。但生产制作者认为,纯手工加入机器化元素将抹杀高平绣活的艺术特色。
便于携带价格适中
随着 “晋善晋美·山西礼物”出炉,这个由山西省旅游局主办,全省11个城市组织400余件旅游纪念品参加的展示与评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把工艺美术和传统手工艺作为一项产业去开发,依靠政府部门的指引和支持,大力开发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阳泉市张文亮刻花瓷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文亮认为,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信号。
山西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各地对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加强。身处北方地区,与相近的陕西、山东等省份相比,山西的旅游纪念品有着丰厚的生长土壤。
虽然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市场散而乱,但山西的旅游纪念品资源并不匮乏。所以说,这次评选更像是一次摸索与探路,通过挖掘市场资源,来排查和掌握当前山西旅游纪念品的现状。
长久以来,业界一直无法清晰地界定民间工艺品与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的研发与经营总是借助于民间工艺品的强大资源。比如云雕、螺钿、刺绣、陶瓷、堆锦、煤雕等大量的民间工艺品都代表了山西当地特色鲜明且底蕴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
但杨柏珠认为,民间工艺品属于开发出来的作品,旅游纪念品却是可以用于流通的商品。因此,民间工艺品与旅游纪念品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与要求。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代表山西,是一张形象的名片,还要“便于携带、价格适中。”
高平绣活轻易不入旅游纪念品市场,成本与产值的不对等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山西高平市凤林刺绣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也专门针对皇城相府研发了一系列旅游纪念品,每幅小件卖价仅百余元,却要支付每人每天60元的手工费,再加上公司在原料、设计、包装等方面投入的成本,利润寥寥无几。同工同量之下,一幅2.5米×5.0米的《百骏图》却可以卖出2万余元的市场价格。所以与旅游纪念品相比,公司更愿意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去开发高端礼品市场。
山西省旅游局希望通过这次评选活动,将我省现有的优秀旅游纪念品筛选出来,加以整合,重新加工、设计、包装,提升和完善产品。获奖作品单位继续对作品进行改造提升,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尽快推出我省旅游纪念品的精品和典范,作为山西旅游纪念品的形象,全面大力对外推广。
有关人士认为,旅游纪念品是民间工艺品走向市场化发展的一个升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晋善晋美·山西礼物”的推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其让所有的旅游纪念品生产单位意识到,必须突破家庭式作坊经营,提升生产规模和生产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这样,就可以在价格上满足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功能,让游客“买得起,带得走”。
转变思路裂变而立
“山西有着丰富的民间工艺品资源,但真正能成为旅游工艺品的不足一半。”山西洪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张海雁认为,因循守旧、观念落后是造成旅游工艺品品种单一的主要原因。
在工艺美术行业浸染多年,张海雁几乎熟知山西的每一件工艺品,也和多位工艺美术大师有过接触。“民间工艺品多具有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而非大众消费流通的旅游工艺品”。
张海雁认识的一位民间工艺大师,多年来一直坚持原始而传统的制作工艺,20多年过去了,小作坊的生产规模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而这位大师过分看重纯手工技艺在作品中的附加值,价格居高不下,产销很难对路。
其实在市场上,类似的产品早已被新的工艺代替,致使该民间工艺大师的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张海雁为大师的执著让人感到遗憾,“旅游工艺品是讲究亲民性的,并非每一件都非得是大师的精品或孤品”。
在张海雁的名片背后,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她所经营的工艺礼品与旅游纪念品。她坦言,设在全晋会馆一楼的专柜几乎陈列过山西近九成的民间工艺品。
“和很多旅游纪念品生产单位合作过,但也有送过来的商品一件都没卖出去的情况。销不出去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价格高;有的则是游客一下要几十个,我们赶紧打电话联系,生产方产量少,无法及时提供”,所以,张海雁说她更愿意和形成规模的生产厂家合作。
作为旅游纪念品的经销商,张海雁希望民间工艺研发者或生产厂家,能及时转变观念,在不破坏特色与风格的基础上,改进技术、创新升级。
张海雁也计划将民间工艺大师请到自己的公司,让研发者与经销商面对面,“多了解市场,少闭门造车,生产真正产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张海雁说。
从1988年到2002年,杨柏珠曾经多次参加山西省主要旅游景点、景区召开的旅游产品开发研讨会,参与设计了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等著名景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工作。
“民间工艺品走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之路有两个方法可参考。”杨柏珠认为,一是大师做高端。发挥工艺美术品在收藏、鉴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长处。即满足高端礼品市场的需求,也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二是兼顾低端市场,雅俗共赏。适当调整与改变制作技艺,批量生产,专门放到景点去销售。
而对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山西的一些景区景点曾经尝试过三种办法。一是企业开发,景点销售。但由于经营不善的风险由企业单独承担,这个办法试行一段时间后便无疾而终;二是景点出资,企业开发。平顺、洪洞等地的景区采用过这种办法,“政府埋单、协会组织、企业参与、景点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三是景点、企业共同开发,一个出资,一个出技术,风险共担,目前这种方式也正在尝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