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泽州县的国家4A级景区珏山夜色非常迷人,吸引力省内外很多游客前来赏月、观景。
古建瑰宝最密集:从青莲寺、玉皇庙到仙翁庙、二仙庙
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晋城村村有庙,文物众多,境内古建筑以规模大、种类多、年代久而著称,也是晋城人文旅游资源中最丰富的内容之一。刘金锋自豪地说,晋城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数量居全国前列,密度为全国之最。其中仅宋、金以前的木质结构建筑就有46座,占全国同时期遗物的1/3,是全国早期古建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为“早期古建博物馆”。“这是晋城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晋城现存的古建筑有上万处,有北魏时期的造像塔,唐、五代时期的石塔;宋、金、元、明、清各代各种类型的建筑。全国最早的木结构古民居——元代姬氏民居、全国最早的古戏台——王报金代戏台、全国罕见的唐代垂腿彩塑大佛,都以不同的建筑形式或时代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与建筑艺术,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和研究学者。
青莲寺以“文青莲,武少林”享誉中外,是我国佛教弥勒净土宗最早的寺院之一,也是我国现存佛教文物最丰富最完整的寺院之一。记者进入寺内,眼前唐佛巍巍,宋构嵯峨,密宗石刻举世罕见,五百罗汉碑全国为最,佛殿图稀世珍宝,舍利塔光耀千秋,乳窦泉、硖石岩迸雪喷雷,子母柏、银杏侣古树神奇。悠悠大千,被誉为“一品青莲,八绝圣境”真是名不虚传。
雕塑以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府城玉皇庙为最佳。玉皇庙内有宋以后各代雕塑300多尊,因其造型优美,体态生动,性格鲜明,表情逼真,表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其中二十八星宿塑像是玉皇庙整个雕塑艺术的精华部分,堪称海内孤品。
壁画艺术以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的高平开化寺为佳。开化寺现存唐塔、宋殿、宋代壁画和彩画,内容为佛教故事。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底色线条流畅,色彩绚丽,是研究我国北宋时期社会、宗教和壁画艺术的珍贵史料。
座落于高平市城西北10公里伯方村的仙翁庙,有元代写实壁画《明皇封禅图》,描绘的是唐玄宗两次到泰山封禅的场面,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幅唐明皇封禅图,其气势宏大,用笔如神,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国宝。
晋城境内密布二仙庙、汤帝庙、崔府君庙等地方特色的庙宇,这些庙宇以求子、祈雨等为精神诉求,尤以二仙为最。二仙故事相传发生在陵川与壶关交界处的赤壤山,有一名曰紫团的洞。因有唐代乐氏二女成仙升天之事,便在南山立庙祭祀。这类庙宇在晋城多达数百处,以也被称为真泽宫的陵川西溪二仙庙为代表。
沁河古堡最传奇:从5A级的皇城相府到4A级的柳氏民居
晋城市沁河流域内,留存有极其罕见的古城堡群落。这座古城堡群已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考古专家表示,古城堡群内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和走廊式的藏兵洞,在中国北方十分罕见。历史记载多达54处,目前尚具规模和保存比较完好的有8处,分别是皇城相府、郭峪古堡、上庄、郭壁、窦庄古堡、湘峪古堡、砥洎城、柳氏民居等,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古堡群”。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这个古城堡群形成于中国明末清初动乱时期,最早的建筑物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古城堡群内大都有着严谨的防御系统,有城楼、堡楼多道防线。有的古堡城墙四角高楼耸立,后墙小窗控制四角,多达六层的堡楼墙厚一米,内部碾、磨、水井、粮仓等生活和粮食加工设备以及防御用的垒石、射孔、地道、火药一应俱全。砥洎城是建筑史上明代民居的稀缺形制,其用炼铁坩埚砌筑的城墙,可谓真正的铜墙铁壁。
晋城市副市长李章宏告诉记者,这些古堡的形成与历史地理有关,也是当地独特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沁河流域作为从西北进入中原的一条关隘要道,极易受到侵袭。尤其是明朝末年,官吏腐败,流寇作乱。沁河流域由于商贾云集,更成为农民起义军与当地流寇劫掠的目标。当地乡民建设这些城堡的主要目的就是防寇盗。这些城堡是以地方官民集资的方式建造的,起地方联防的作用。
这些古堡不仅具有防御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古堡群落,明末清初先后出过100多位进士和举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代名相、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其家族被誉为明清时北方第一大文化巨族,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誉,其家乡皇城相府已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民间故宫”,并建成有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和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去年游客已经超过100万。此外,古堡中还出现过王国光、孙居相、张五典、张鹏云等一批尚书、巡抚官员,曾书写过父子进士、兄弟进士、祖孙进士的科甲荣耀。
沁水县国家4A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沃乡西文兴村柳氏民居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高超的明清建筑工艺,独特的南北建筑风格,内涵丰厚的历代名人书法及石雕、砖雕、木雕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少有的古居文化旅游资源。
记者一路走访中深深感觉到,与山西晋中一带的晋商大院相比,沁河古堡封闭的建筑风格更显高官的胸襟气度,大开大合,正是当时山西沁河流域富庶人家的独特历史见证。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相比,虽然建筑风格有所不同,但其用于军事防御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建筑特点可谓异曲同工。神秘的古城堡还蕴藏着许多猜不出的迷底,等待着后人去发现。
桂涛声、冼星海创作的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就诞生在风景险峻、秀丽的山西陵川县,这里流传着很多感人的故事。
古今战争最壮烈:从长平之战的惨烈到太行抗战的英勇
提起太行山,人们自然就想到八路军在这里浴血抗战的故事。晋城作为太行山南端的一块台地,俯瞰中原,若顺势而下,夺中原而兼得天下,如同探囊取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决定了晋城在军事上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巴原之战;改写近代中国抵御外来侵略不胜局面的太行抗战均发生在此。可谓悲歌慷慨,气贯长虹。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这场战争发生于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战争历时三年,秦军坑杀赵卒40万人之众,赵军全军覆没。虽然促进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但战争惨绝人寰。长平之战已过去了2200多年,至今在田野里仍能找到大量尸骨、刀币、半两、带钩、戈、戟、箭簇等文物。长平之战决战范围广阔,宽约10公里,长约30公里。在高平、沁水等地,还留有三军、围城、箭头、王降、武安城、马邑、王离城、饮马河、光狼城等300多处地名。现存文物有骷髅庙、白起台、秦垒、碑记以及永录尸骨坑等。长平古战场遗址生动地向人们展现了当年战争之惨烈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长平埋碧血,千古思悠悠”“枯骸盈山坑,遗恨尚年年”;“白骨深谷填,难消万劫冤”;“丹河流不尽,此恨终绵绵”;“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白骨高于太行雪,血腥并作丹流紫”;“白头孤葬长平阡,四十万妇哭震天”;“四十万人同一坑,赵将空遗千载恨”;“千年箭头犹留龈,过客暗惨徒酸闻”;“四十万人身莫向,头颅收拾在荒山”……历代凭吊诗词达数百首,让人感慨万千。其中有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争,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战略战术的一个典型战例,它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文化学者李文教告诉记者,太行抗战是中华民族转危为安的决定性战争,是晋城的骄傲。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太行山的战略地位,在这里建立了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彭德怀、薄一波、刘伯承、陈赓、杨尚昆、李先念等都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在抗战时期,晋城家家支援抗战,户户有男儿参军,成为晋冀鲁豫边区、晋豫边区、太行太岳军区的核心根据地。1938年。桂涛声、冼星海创作的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就诞生在陵川县,“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抗战局面。据统计,抗战八年,晋城参军人数多达十几万人,支援粮食1.68万石,牺牲烈士1.1万人,抗日之坚韧,牺牲之壮烈,在全省、全国名列前茅。主要现代革命遗址和纪念地有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武士敏将军殉难地、町店战斗遗址、太岳行署旧址、太岳烈士陵园等,都是非常难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要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都要高标准高起点的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好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加快项目进展。”采访结束,记者想起晋城市长王清宪博士的这番话,再细细品味一路探访看到的晋城旅游的六个全国之最,心中对这个有着“太行明珠”之美称的城市未来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