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

主页 >> 晋商文化 > >> 郭玉珍:中国画龙巾帼第一人(图)

郭玉珍:中国画龙巾帼第一人(图)

点击:500 2016-06-17 16:56:55
 

刺绣第一龙。


青花第一龙。


郭玉珍绘声绘色地讲解龙文化。


龙,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九种动物合而为一。公认的说法是,龙,起源于原始社会一种图腾崇拜标志,神话传说中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髓,从而造就了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龙文化。画龙、写龙者更是遍布海内外,写龙画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至美之趣。


郭玉珍(字映宏),运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生于关公故里运城的她,自幼受母亲影响,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12岁开始拜师学画,18岁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三年,曾得到中国当代艺术家诗联书画四为一体的杨振生、关公画院院长宋永胜的指导。机缘巧合,她从36岁开始画龙,师从中国著名画家梅墨生的弟子——国家画院画虎名家赵千民。2011年,又去北京人民大学拜访画龙名师——张登强教授给予指导。


2012年5月8日,由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武汉龙文化促进会、武汉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龙年龙书画名人佳作联展中,郭玉珍提交的作品《万岁中华龙》获得最高荣誉——金奖第一名,组委会还特别授予她“中国画龙巾帼第一人”的美誉。


日前,记者在太原见到了载誉归来的郭玉珍。圆润脸盘,浓眉大眼,高挑身材,透着一股英武之气。如果在金戈铁马的年代,披挂上阵,她定有巾帼英雄的模样。


郭玉珍讲话语速很快,一见面就直奔主题,说龙,谈论龙文化。


一封江城邀请函


2011年年底,平日工作清闲,喜欢交友、打太极拳的郭玉珍开始忙乎上了。2012年,对于从2004年开始画龙、已有七八年功夫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龙年在省城太原——龙城办场自己的画展。因为大部分的画作都得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也为了在画展中拿出更多像样的作品,在朋友圈中一向热情、活跃的她少了音讯。


正当她专注于自己的主题画作——九龙图时,2011年岁尾来自武汉的一封邀请函,搅乱了她的原定计划。


这是一封来自于举办中国首届龙年龙书画名人佳作大联展的邀约:“为了收集整理龙的书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弘扬这门特别的艺术形式,在汉口新落成的龙王庙举办首届龙年龙书画名人佳作联展,特别邀请广大海内外书画家的积极参与”。组委会申明,“本次活动虽不能穷尽全国所有写龙画龙的佳作,但全国有影响的龙书画家基本都能参展”。郭玉珍犯难了:能和海内外的“龙王”们面对面交流,对于喜欢龙而且准备穷尽毕生精力画龙的自己来说,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如果参赛,就不能抱应付之心,得尽全力为大赛提供作品,那龙年开画展的心愿就会落空。郭玉珍斟酌再三,最终还是婉言谢绝了组委会的邀请。接下来,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一次又一次邀请,倒让郭玉珍不好意思了:自己又不是什么名家,说到画龙,其实更像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学生,能有这样的交流机会,也算是对自己钟爱的龙文化的一次犒劳。接到邀请半月之后,郭玉珍答应了组委会的要求,为联展提供了一幅作品。


“万岁中华龙”出世


答应了邀请,郭玉珍比早些时候更忙碌了。“要么不做,做就一定做到最好。”郭玉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得知这次联展的主题是“万岁中华龙”后,整整一个星期,郭玉珍走着、站着、吃饭,甚至是睡觉时都在盘算如何将这个主题融入到自己的画中。渐渐地,一条金色的、昂首飞腾的神龙,在郭玉珍脑海中显现雏形——龙头从东方升起,全国地图版块嵌入龙身,囊括各地的文化、建筑特征……郭玉珍开始在书本中、网络上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腹稿。“我还特意买了幅中国地图来研究,因为需要将中国的地图嵌入龙身,如何取舍,何处着重处理,都需要非常准确地做出判断。”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腹稿日渐成熟,郭玉珍开始制作草图,按照中国地图的模板,勾勒出龙的身体,再赋以每个省份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文化。虽然根据画作的整体设计,她舍弃了东三省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以部分龙的身体抽象处理,“其实,用龙的身体代替东三省,更能体现出东北的豪迈和大气。”


大年初一,一家人吃过团圆饭之后,郭玉珍就开始潜心作画,为自己的龙图着色。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如有半点闪失,必将前功尽弃。“虽然细腻的工笔手法和龙的雄浑、霸气相得益彰,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每次调好颜色之后都必须一鼓作气进行一次完整的着色处理,如此反复,有的地方甚至会多达十几次的覆盖上色。”画画和写作同出一辙,一旦任由思绪奔腾,唯有一气呵成,才能畅快淋漓。靠着心底对龙的特殊情感,郭玉珍手中握着的画笔也仿佛如有神助,在上色过程中,熬夜是家常便饭,郭玉珍就像是上了发条的钟表,除了必需的饮食,短暂的睡眠,眼睛就未曾一刻离开过画案。当这幅画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原定的联展时间——二月初二已迫在眉睫。郭玉珍将这个“半成品”照片发给了组委会,如果不符合大赛的要求,就别耽搁了原定的安排。


“太好了,这就是我们期待的中华万世龙的模样!”来自组委会的鼓励,坚定了郭玉珍创作的热情。每一笔,她都更加用心。龙年正月、二月,在她的画笔下悄然流淌……从开始构图到最后成稿,耗时两个多月的时间,转眼间,已是阳春三月天。一条金色的万岁中华龙终于跃然纸上——龙首昂然从东方升起,北京天安门位居心脏,长江、黄河是两条大动脉,用红色的笔触蜿蜒中华大地,五台山、关帝庙、苏州园林、杭州大桥、武汉石雕龙柱、海南椰林、西安大雁塔、大庆油田、布达拉宫,还有丝绸之路的驼队囊括于中华龙身……这幅长达3.2米、宽约1.2米的龙图,让每一个见过它的人都会由衷地激情澎湃。


终于大功告成了,画画时就算站上一个晚上都不会感觉疲惫的郭玉珍,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帖:“今日终于交稿,身心的轻松无法用语言表达!想美美地睡到明天自然醒!又想走出户外深深地吸几口新鲜空气!想把节日没有顾上逛街的遗憾补回来!想找几个闺密尽情聊天!想亲朋好友围在一起品尝美味佳肴!想开着车在山间兜风!想!要想的太多太多!”


巾帼一时耀桑梓


功夫不负有心人。


郭玉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首届龙年龙书画名人佳作联展共收到一千多幅来自海内外的画作。郭玉珍的“万岁中华龙”,因为独特的创意和绝佳的表现手法,在入选的三百余幅作品中拔得头筹。而且,作为唯一一个参赛的女选手,她还被本届组委会特别授予了“中国画龙巾帼第一人”。如今,这幅“万岁中华龙”被汉口龙王阁作为珍品精装悬挂在龙王阁大厅之中。


获奖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郭玉珍告诉记者:“虽然获奖一瞬间那种喜悦心情,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总算也让自己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认真地为自己的画展做准备了……”回想自己幼年自从会拿笔写字时,就能将家门口聊天、劳作的邻居画得惟妙惟肖,平素是以画鱼、画荷花在当地小有了名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喜欢上了龙,喜欢上了龙文化,而且,对龙的这份热情一朝喷薄就从未间断。“不过,虽然画了无数的龙,几乎没有留在身边的,亲戚朋友谁看到好了,索要了去,自己也欣欣然乐于奉送,毕竟是因为喜爱才会收藏,可是要举办画展了,就都得重新来过。”


郭玉珍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展示目前已经完成的部分画作:被喻为中华第一龙、出土于河南濮阳西水坡的蚌壳堆塑龙,商代早期的玉龙,中华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条刺绣龙、青花龙、漆画龙、砖雕龙……最难得的是,所有这些有关龙的记载大都来源于书本上的黑白图案,郭玉珍每次都是根据这些文字所描述的年代,以及创作背景等素材,将简单的图案搬上画纸,不仅给它们设计背景、图案,还对每条龙都赋予不同色彩。


古有厉归真学画虎,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老虎,郭玉珍钻研龙,也几近痴迷状态。每到一处,当地的博物馆、古城墙甚至是琉璃厂,都是她必去的地方。揣摩龙的神态,构想龙的外形,因为喜爱,所以研究;因为研究,所以更加喜爱,郭玉珍乐此不疲地享受着龙给她带来的满足感。“横空出世惊苍穹,布局行云万世雄。九大精灵作本源,五洲华裔脉相通。君王贤人都崇拜,黎民百姓皆为种。天地造化任尔变,宇宙永飞中华龙。”这是中华龙文化协会副理事长闸东山,在看到郭玉珍这幅万岁中华龙之后即兴赋诗一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赢在创意,贵在执著。这,也许就是巾帼画龙第一人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