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

主页 >> 晋商文化 > >> 晋商底蕴:厚重晋文化 创意待活力

晋商底蕴:厚重晋文化 创意待活力

点击:500 2016-06-17 16:42:0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就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我省文化发展的动力,通过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就需要挖掘出我省厚重晋文化中那些充满智慧的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运行中的鲜活的事例,以期为我省文化宣传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晋文化的厚重,在外的表现,诸如醇香四溢的汾酒和甜绵香酸的老陈醋;以及近年来火暴荧屏的影视剧创作:大型人文电视专题片《晋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产生了巨大反响;由山西省话剧院演出的反映晋商历史命运,具有浓郁悲剧色彩和强烈人文关怀的多场景话剧《立秋》,透过奇异瑰丽、古朴厚重的晋商大院文化背景,传递出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和民族精神;表现晋商题材的舞剧《一把酸枣》在京演出获得成功;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赵树理》《吕梁英雄传》等,也因各自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成了宣传晋文化的立体效能。

    坊间有一句话叫华夏文明看山西。从华夏文明历史遗存的丰富性上看,从历史文化脉络的清晰度上看,五千年华夏文明,最具有看点的在山西,其脉络最清晰,结构也最完整。脉络最清晰是从五千年尧舜禹、夏商周,一直一脉相承下来,三晋历史上社会变革活动波澜壮阔,尧舜禅让、夏禹传启、桐叶封地、曲沃代翼、郭偃之法、三家分晋、胡服骑射、北魏改制等等,历史遗迹、人文故事,这些文化载体,把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及其所携带的文化意义充分向世人展示,将华夏历史连起来。其中,结构最完整,在山西最突出的一个就是从南到北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现在一共有四座,都在山西。山西的壁画也是一脉相承的,从汉代一直到现在。其中,最著名的是永乐宫朝元图,壁画有三米多高,壁画上一条飘带从三米多高一笔下来,令人回味无穷。

    晋文化,仅一省之地,却拥有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五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北边有大同、代县,中部有平遥、祁县,南部有绛县,还有27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约占全国的11.5%,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这就是我们丰富的晋文化遗存更是我省文化大发展的一张张名片。如何将这些响亮的名片利用好、利用充分?这就需要坚持用时代的要求审视、用发展的眼光研究、用改革的精神推动晋文化的创新与进步。

    首先,要在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上下功夫,破除不合时宜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 ,努力创作和推出更多更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其次,要在把握文化建设创新规律上下功夫,以求真务实的态度 ,从现实省情出发,积极而扎实地推进,敏锐把握时代潮流,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灵感与动力,使晋文化的创新更符合我省的实际。再次,要在文化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特别是在影视、出版、发行等文化领域,不断推进内容创新,激发创新活力,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创新优势,提高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加快新兴科技型文化产业的开发,大力发展数字广播、电视、电影、数字出版、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总之,要在文化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改进投入方式,扶持重要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地域特色和国际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扶持一批体现山西形象和特色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基层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继续探索公益文化社会办的路子,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益文化发展新格局。

    文化产业是新经济时代的新型产业代表,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内生型发展模式。其以“传承、创新、整合”为基本原则,充分开发了人脑的创意,辅以现代的产业形态,迸发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现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撑体系已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大力弘扬和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了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给重视文化产业的国家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传统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巨额财富。历史给了我们浓郁而厚重的文化氛围,已经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给了晋文化发展的契机。如今,活力四射的晋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时候到了。

    文化发展中建设文化强省,把山西文化建设和厚重的晋文化开发结合起来,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宣传山西,打造“文化大省 ”的坚实品牌,将会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